查看原文
其他

Fellowship 种子笔记 | 公益与商业思维+公共叙事,最精华干货都在这里了!

SEED Fellowship SEED社会创新种子社区
2024-08-24

写在前面

这个夏天,SEED Fellowship经过了数月的组织筹备、层层筛选,28位闪亮的SEED Fellow种子候选人们于6月20日-7月4日齐聚云南大理&香格里拉,共同经历了为期两周的Fellowship在地营,通过“成长·成事·连接”三大主题的工作坊与学习共创体验,冲击已有的思维模式,收获真实突破感,构建深度信任的学习社群。「公益与商业思维」「公共叙事」是SEED多年来屡经实践与打磨的课程模块,与时俱进的我们在本届也对这俩模块进行了全新的迭代与尝试,旨在更加符合当下实践环境之中的场景与痛点、更加匹配本届新种子们的背景与需求、切实有效地让大家真正学有所获、学以致用。这两个模块中的精华干货已被种子们整理成为了本篇「种子笔记」,精彩内容这就奉上。


Part 1

「公益与商业思维」工作坊


在笑泪相伴、探知自我的认知突破工作坊结束后,种子们迎来了思维碰撞的「公益与商业思维」工作坊。在短短2天时间里,来自商业和公益领域的两位导师和三位嘉宾,以多元化的视角为种子们带来了深度、有趣的分享与交流。


一、导师课程环节


“公益人为何需要商业思维?”


作为有10年KPMG从业经验、曾任去哪儿网CFO及总裁、现任维世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的业界男神,导师孙含晖给出的回答是:公益的使命是改变人的思维和行为,并做好做成一件事;而商业思维中的“结果导向”和“效率优先”理念可以帮助公益人提高“做事情”的能力。


商业思维的核心是交换、规模化和利润导向。宏观层面,商业思维意味着以追求效率、效果为导向,用户需求第一,以分工合作为手段来优化资源配置;中观层面,以效率和效果为导向进行日常协作,有助于养成良好工作习惯;微观层面,商业工具也能帮助公益人更高效地达成目标,如“凡事跟进”的原则、“SMART目标”、“OKR组织激励”等。


导师孙含晖在课堂上


与之相对,导师林红(曾任银杏基金会秘书长、现任信润蔚来咨询公司创始人)基于十余年的公益经验,为大家分享了她有关社会创新与社会企业的观察心得。


发生在政府部门、商业部门和社会部门中间地带的社会创新,可能是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应用创新……并非是在单一局部做出尝试,而是经历冲动、提案、试点等步骤,针对社会问题带来规模化和可持续的系统性改变。


作为社会创新的形式之一,社会企业既不同于完全逐利的传统商业企业,也不同于价值观驱动的非营利组织,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体,如奥北aobag(垃圾分类),乐龄(养老),ABC美好社会咨询社等。


社会企业的组织使命是为解决社会问题,具有识别政府、市场双失灵带来的变革机会的能力,不同于传统公益慈善的创新的问题解决模式,其具备行为或机制来保障对商业目标的追求不会损害社会使命,从彻底的非营利组织到彻底的商业企业之间是一个连续的光谱,每个种子所在的组织都可以位于这个光谱的任何地方。


导师林红的课堂分享


非营利组织和商业企业的生长路径又有何不同?


两位导师分别用一个非营利组织案例和一个商业企业案例,对比阐述了它们各自在十余年间从0到1、再从1到100的成长故事。随后,大家针对每个阶段的异同、分别面临的典型困境和局面进行了广泛而形象的对比讨论:


一边是一人一条线,建设图书馆,另一边是逐轮融资,建设网站,二者的成长轨迹有诸多相似,公益与商业都致力于解决群体痛点;更多的是相异之处,如果说商业组织的终极目标是无限扩张、持续运营、基业长青,那么公益组织的终极目标,从某种意义上则是要“把自己做没了”:若一个社会议题已不再有需求(如某种传染病已被彻底消灭或者可转移给政府纳入公共事务),一家公益组织的目标便也完成和实现了。


两位导师就公益vs商业思维的对比进行分享对谈


在授课之余,两位导师也在嘉宾分享环节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与从业心得,不管是开辟0到3岁早教创业,还是在长江商学院打造商业向善的课程,两位导师始终在公益与商业的交错地带不断探索和耕耘着。


二、嘉宾分享环节


从社会企业“第一反应”的创业者,到影响力资本“小草资本”的投资人,嘉宾陆俊对在场的种子们发出了“灵魂拷问”:“如果问题一直没有被解决,凭什么你可以解决它?你有什么可以做得不一样?” 从商业和投资的视角出发,陆俊分享了他的实践与思考。


当下投资除了应该关注risk和return,更加不应忽视impact的价值;创业的底层逻辑是信任,提升效率的本质是重新建立一个人与人信任的网络。


这个网络是否带来了新的价值?

其中哪些是关键节点?

有哪些新的核心竞争力?

这个网络是可以自我进化的吗?


嘉宾陆俊的分享



“资本”的代言人、任职于中信产业基金的嘉宾付强讲述了滴滴司机服务经理、以及推动成立罕见病目录的刘大姐的故事。这两个故事看似不相关,但都凸显了公益中“找到最大公约数”的理念。正如付强所言:“滴滴司机服务经理和刘大姐都不是盗火的普罗米修斯,相反,他们像是治水的大禹,善意的实现靠的是沟通、说服、计划与妥协。”看似冰冷的机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所构成,找到公约数,激发每个人的善意,为善意找到土壤并悉心浇灌,终会开花结果。


嘉宾付强的分享


在这一天,还有许多往届SEED社区成员返场,ta们从自身工作与社创经历出发,与新种子们进行了不少有趣、有料的分享与探讨,还一起共创了「SEED团聚日·戏剧之夜」,打通了不同届别成员之间的认识与连接,在快乐又温馨的氛围里为这一模块落下一个完美的句点,充满能量地迎接后续的课程。




Part 2

「公共叙事」工作坊

 

“「公共叙事」是讲故事吗?”

“为什么作为推动社会问题解决的行动者,我们需要去了解公共叙事?”


在节奏紧凑的「公益与商业思维」工作坊之后,大家又马不停蹄地进入了「公共叙事」工作坊。作为SEED多年来的传统经典课程,公共叙事课程模块经过了百般锤炼与迭代,今年由2015届SEED Fellow、和声叙事咨询创始人莫然作为导师为种子们授课和指导练习,学员们基于课上的重要知识点和自己的理解梳理出以下干货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关注社会创新、社会发展议题的伙伴了解到公共叙事这一行动方法,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种子们对于这些内容的反应、理解和内化行动。


导师莫然@公共叙事课堂


从对领导力的重新定义开始


在传统意义上,我们看到的领导力往往是具有权威性的。它象征着一种不太平等的权力关系,似乎一个人能够向他人发出指令、或通过展示自己独特的资源和能力影响他人就具备了领导力。但在公共叙事的课程中,学员们在导师的带领下看到了另一种不同于传统的领导力形式,被称为「合作型的领导力」。强调在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中,去展现自己对于社会问题的责任感,通过实际行动有所担当,并能够创造条件帮助他人共同去完成某个公共目标。


不确定的外部环境,用多种方式挑战着一些社会问题的解决。比如,新冠疫情的出现,让全球的发展成果出现了大幅度的倒退。最新发布的《联合国秘书长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报告》显示,疫情在威胁着16亿非正规经济领域劳动者生计,与此同时,也让女性和女童面临着家庭暴力的激增。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都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应该意识到理解社会系统如何运作以及联合相关方一起行动的重要性。这要求我们去发展一种非权力集中的领导力,动员更多有着共同愿景的行动者参与到行动中。也是在这样复杂、不确定的大背景下,我们打开了公共叙事的大门,开启了合作型领导力的实践。


种子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练习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公共叙事:一种领导力实践

■  从我到我们,从过去到现在

公共叙事并不是单纯地讲故事,其指向的也不是单纯的个人化体验。而是去建立个人与群体、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作为领导力实践的公共叙事,主要目的是通过故事将价值转化为集体行动,而“故事”当中,则往往包含了三个类型:我的故事、我们的故事和现在的故事。三个类型的故事在情绪上互相递进,内容逻辑上互相接连,一步步将分享者的价值观和行动倡导传递出来,从个体覆盖集体,从过去传递到当下和未来的紧迫议题。


三类故事分别包含什么?

又有怎样的差别?

互相之间如何接连?


种子们在课堂上进行故事练习


“我的故事”是创造群体共同话语体系的起点,作用是告知大众,作为讲演人,“我为何在这里”。“我的故事”是后续叙事的基础,它要包含属于个人所经历的挑战、选择和结果,并在其中穿插属于个体的感受和细节,让故事本身动人和令人印象深刻,形成领导力号召。在课堂中,大家都尝试去阐述“我的故事”。在课堂上听起来还挺简单的叙事方法,顿时也变得有些棘手。不仅仅是因为我们需要尝试在短短的3分钟内去讲述自己的故事,还因为“我的故事”从根本上需要我们更多地照见自己的内心,去进一步厘清自我的内在驱动力来自何方。


“我们的故事”则是由己及人,是通过我们作为个体的感知、情绪去连接更广泛群体共同的经历和选择,从而将“屋子里的其他人”凝聚起来,让听众意识到“我和谁在一起,将要面对谁,被召唤去做什么?”。印象很深的是莫然老师在课堂上播放了美国某次竞选在地方上的动员。画面中,屋子里聚集了一群彼此陌生,有着不同生活经历以及身份的人。但发言者通过自己作为一个普通公民的关切,将这群陌生的人连接在了一起。这也是公共叙事中最重要的一点,即基于人群链接的“关系”建立。通过故事,将原本没有链接的人互相链接,将原有的弱关系强化,将小圈子扩大,打造共同的经历和价值观,让群体的价值影响力推及出去。


“现在的故事”是号召行动的推手,它凸显了故事本身的紧迫性。“现在”的问题,往往悬而未决但又重要紧迫。它想体现的是“此时此刻,我们要做出什么行动?”,如果没有这些行动,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其内涵与“我的故事”、“我们的故事”一脉相承,紧密相扣,呈现策略与行动本身,并体现行动导向之后的希望,给人以行动的意义和动力。


种子们在课堂上进行故事练习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虽然三类故事互为递进和接连,但几乎都涉及到几个重要的元素:面临的挑战、做出的选择和结果。在这些元素之外,关于使命、价值和情感的表达,让整个故事体系更为动人和饱满。就像一把箭,后三个故事元素就像一股充满力量无形的手,将弓弦拉满,将故事中属于个人、群体和此时的选择精准而深入地射进听众的大脑和心灵。


■  用故事开展动员:联结行动人群

在掌握公共叙事的结构之后,还需要找到能参与或支持自己项目的行动人群。如何做呢?


温习一下需牢记的核心知识点:在构建一个完整且有机结合的公共叙事故事时,价值观是串联所有故事的关键。因此,必须确定所有故事有一个清晰、统一的价值观作为主心骨。同时不要忘了讲述故事时的三要素:选择、挑战、结果。


所以步骤就是:先提炼共同价值观;然后以共同价值观为串线,将我的故事、我们的故事以及现在的故事有机结合成一个完整的公共叙事;再通过讲述公共叙事来获得他人的参与“承诺”,让目标行动人群加入到我们的集体行动中来,可以看到,一个完整且成功的公共叙事应当是有策略性和激励性的。



在一天半的「公共叙事」工作坊中,导师莫然不仅通过丰富的视频和案例将抽象的理论为大家讲解得深入浅出,还带着种子们进行了大量的练习与训练,包括每个人自己的练习、在小组内的反馈、以及在全场同学面前进行展示和演练,给予实时且充分的反馈和指点


种子丘丘在学习之后总结到:

公共叙事课程在传授一种行动方法,

会支持我思考如何有策略地应用叙事的方法,

去达成一些行动目标。

期待伙伴们都能够在日后各自的实践当中,基于自己的应用场景和理解对公共叙事加以运用、融会贯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有所助益。



撰稿作者

蒋家龄

麦肯锡咨询有限公司

社会责任经理

刘婧雨

知远无障碍

创始人&CEO

梅双庆子

央视《社区英雄》节目组及英雄公益基金

品牌总监

丘慧巧

吾岛吾学

创始人

夏晔

CYOT

联合创始人

WeShare新分享执行总监

张雅文

埃森哲大中华区柔性工作室

数字包容业务负责人

2021 SEED Fellowship在地营相关文章


SEED社会创新种子社区(SEED for Social Innovation,简称“SEED”),创始团队于2012年相识于哈佛大学,以志愿者方式运营,2017年在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下设立“真爱梦想-SEED 种子伙伴专项基金”,是由中国青年自己创办并运营的社会创新社群。旗舰项目社会创新种子培养计划(SEED Fellowship)最初在哈佛大学举办,后拓展至全球其他城市,并逐步以社区为依托陆续探索开展一系列促进社群交流、跨界合作、实践与赋能的多元化创新型项目。

使命

发掘和培养社会创新青年领袖,支持社会创新实践,构筑一个全球性的学习互助型社会创新网络


愿景

激发中国青年关心公共事务,参与社会创新,建设性地解决社会问题


价值观

九年影响力

版权申明 | 文章版权归 作者团队 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或邮件至:communication@seedabetterchina.org


供稿作者丨蒋家龄 刘婧雨 梅双庆子 丘慧巧 夏晔 张雅文

编辑丨圆圆、希瑞

摄影摄像丨陈磊夫、吴凡

图片来源丨SEED在地营期间拍摄

审核 | 希瑞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SEED社会创新种子社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